两极分化:多陶企爆仓停产,头部陶企业绩强劲 | |
出处:陶业时讯 发布日期:2023-07-31 责任编辑:潘培枝 浏览次数: | |
7月,有陶企人士最新透露,广东、湖南、江西有多家陶企爆仓停窑。由于地产低迷、市场需求不足,在终端,瓷砖积压仓库,销路不畅,致使企业产能过剩严重,库存压力大,不得不停产避险。 今年6月,有行内人士也透露,湖南产区某头部陶企,4、5条线只有1条线在生产。 在泛高安产区,该产区在2023年这个淡季,整体表现较好,仅有部分陶企生产线停窑,其中部分停产的,还是在技改和升级改造中的生产线。自6月份以来,停线数量在十余条左右,且中板、750×1500mm品类销售压力增大,部分这类生产线停窑减产。 有瓷砖经销商表示,市场竞争激烈,内卷严重,今年行情还是很低迷,恶性竞争,价格战打得越狠,销量下滑越厉害,终端市场消费降级,消费者预算在进一步压缩,终端没生意,再怎么降价都是白搭。 各产区的头部大陶企,在行业淡季大环境之下,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。 蒙娜丽莎,上半年预计营收28-30亿元,净利润同比增长134.46%-146.76%。 东鹏控股,上半年预告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.58亿元-4.12亿元,同比增长202.65%-248.30%;预计营收35.20亿元-37.37亿元,同比增长12.39%–19.31%。 太阳企业集团7月28日最新公布,7月是传统的淡季,但是太阳企业集团7月销售额超1.95亿元,完成当月任务的107%,产销率95%以上,实现了“淡季”不淡的销售佳绩。 太阳企业表示,集团从开年复工复产以来,三大生产基地12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,1-7月份销售同比增长17.5%,新品蜡光质感砖销售占比已经突破30%,集团整体产销率和库存周转率处于优良状态。 今年上半年,格仕祺企业销售增长超25%,产能增长超30%。华硕控股集团金管家品牌确保2023年底全年销量超过10亿元,正式进驻“十亿品牌俱乐部”。罗斯福、瑞阳、金利源等企业上半年业绩均表现强劲。 受益于产区整体综合制造优势和产区影响力的提升,周边上高宜丰的宝庆陶瓷、奥古特企业、精隆陶瓷、世纪新贵陶瓷、万众陶瓷、奥巴玛等陶企,上半年销售业绩均较良好。 业内人士表示,泛高安产区2023上半年面向保交楼、工程客户订单的800规格抛釉产品销售增长明显,但由于全国商品房新房开发和新房销售面积的持续下滑,面向家装、整装、零售渠道的品类下滑。 不只是江西产区,全国各产区的瓷砖产量已经远远大于终端需求量。由于库存压力过大,多方信息显示,进入7月以来,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山东、河南都有陶企陆续停窑减产,有陶瓷厂甚至正在面临爆仓。 迫于市场和库存的巨大压力,这几年少数广东知名品牌,甚至取消了对经销商一地一商的严格市场保护,部分城市出现两家经销商。 四川产区夹江某瓷砖销售公司老板表示,今年市场比去年还难,有可能下半年比上半年还困难,公司现在比较谨慎。 湖北有经销商表示,建材市场几乎没人,降价也没有用,砖都在仓库堆着,卖不出去。 另一方面,2023上半年,诸如东鹏、蒙娜丽莎、新明珠、马可波罗、太阳、华硕、罗斯福、格仕祺等全国龙头和产区头部陶企,展现了业绩强劲的一面。 一线瓷砖龙头企业,通过降本增效、品牌溢价、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比提升等组合拳,盈利能力大幅提升。产区头部陶企,则在制造端展示了良好的产销势头,充分发挥出了自身的产区制造优势和属地化交付、区域内辐射的优势。 业内人士认为,目前行业产能严重过剩,瓷砖供大于求,大洗牌之下,行业加速集中,落后产能加速出清,的冰火两重天状态还将延续;目前的情况对头部企业最有利,未来大量陶企退出,市场才能形成新的供求平衡;下一阶段,销量差的企业和品牌经销商会感受到市场寒冬越来越难,单纯靠内卷、以价换量的销售模式将失效,而强劲的头部大企业则将不断压缩淘汰二三线陶企、品牌的生存空间。 有数据显示,今年已经有10余家陶瓷相关企业破产,数十家瓷砖专卖店被拍卖,退仓、退店的经销商更多。 上述人士称,部分瓷砖经销商由于没能完成品牌方设置的销售任务条件,有的亏损离场,还有部分甚至与品牌方发生利益纠葛;苦撑中的经销商,也有为了坚持下去,精简优化人员,控制营运支出,部分二三线品牌经销商更难,卖货的速度还跟不上厂家的降价促销政策,商家生存难度更大了。 有头部陶企人士撰文指出,“抢蛋糕”是行业内卷的必然选择,也是企业逃不过的生存法则,“活下去”是第一要务;但恶性竞争会使企业陷入零和博弈的陷阱。 | |
上一篇:西班牙瓷砖制造业成本增加80%,出口下滑 | |
下一篇:淡季下泛高安产区不少陶企产销仍超九成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