' }); });
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深度

快烧影响瓷砖质量,行业呼吁延长烧成时间

出处:陶城报    发布日期:2023-09-14    作者:陶城君    责任编辑:潘培枝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

  最近记者在海外陶瓷产区调研时发现,很多国家的陶瓷厂烧成时间都在60分钟以上,日产量在8000方左右。开窑率也比较健康。反观国内,很多陶瓷厂烧成时间在30-40分钟,日产量在20000-45000方,但开窑率却十分低迷。有行业人士预测今年中国瓷砖产量会跌到50多亿平米,与巅峰期比接近腰斩。

  如果厂把烧成时间拉长到60分钟,瓷砖产量减少但质量做得更好一些,是不是大家的日子会好过一点?从品质和市场的角度来说,拉长烧成时间,利于提高瓷砖的优等率,保证瓷砖质量的稳定性。对于消费者来说,他们可以买到品质更好的产品;对于陶瓷厂来说,质量和优等率的提升也有利于产品销售和招商。

  快烧是把双刃剑

  中国瓷砖年产量在2014-2017年间一度保持在超100亿平米的高位,但从2018年开始波动下滑,去年的产量在73.1亿平米。

  据相关统计数据,2023年上半年,全国陶瓷砖累计产量同比下滑15.10%,全国生产线开窑率实际不足60%。有行业人士预测今年产量会跌到50多亿平米,与巅峰期比接近腰斩。

  目前,国内各产区都在拉大产量,窑炉日产能从一两万方拉到了四五万方,更有甚者拉到了7万方、乃至喊出10万方的口号,烧成时间则一路从60分钟缩短至30-40分钟,甚至是10-20分钟。

微信图片_20230914144147.jpg

  以目前最常见的烧成时间30-40分钟为例,如果所有陶瓷厂将烧成时间拉回到60分钟,那么随着窑速变慢,瓷砖产量会减少1/3-1/2,全年产量就会在30亿平米左右,这意味着供求关系的可以得到改变。

  这并不是无稽之谈。国内几大产区中,福建是这几年相对比较稳健的产区,这与福建企业不追市场热点,不盲目搞大产能有很大关系。福建的窑炉大多是小窑炉,产量也不高,但整体开窑率反而比较高。

微信图片_20230914144152.png

  拉长烧成时间有利于产品质量

  最近一段时间,关于“广东砖”“佛山砖”的营销和讨论成为行业的热门话题,背后折射出市场对瓷砖质量的重视。

  按理说,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监督管理的加强,瓷砖品质应该越来越好。但不少行业人士却表示,这两年瓷砖品质有下滑的趋势。这其中除了原材料和配方的原因,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各产区拉大产量,缩短烧成时间所造成的。

  大产量本来是企业以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的方法,但在剧场效应之下,越来越多陶企跟进大产量模式,如此导致企业内卷杀价,市场低质低价砖泛滥,消费者买不到好产品,企业也没有赚到相应的利润。很多人已经意识到,大产量不是未来,只会带来无止境的内耗。

微信图片_20230914144155.png

  如果把瓷砖的烧成时间拉长到60分钟,那么瓷砖质量的稳定性就好把控得多,产品的优等率也能提上去,消费者可以买到品质更好的产品。而对于陶瓷厂来说,优秀的质量和优等率也利于销售和招商,产品也能卖高价。企业还可以把多余的利润投入到研发和创新,形成良性循环。

  当然,拉长烧成时间会让陶瓷厂的生产成本变高,这或许会导致一些成本管控不到位的企业被淘汰,但这也是良性的市场竞争,而不是之前内卷化的恶性竞争。


 
上一篇:当前形势下,企业品牌如何打造竞争力?
下一篇:没有了!